根據Kerry集團引述的估計,全球阿拉伯膠的年產量約為12萬公噸,價值11億美元,其中大部分是從非洲東部延伸至西部500英里的「樹膠地帶」(gum belt)提取。
然而平民備戰動機不一,有人積極訓練為了保家衛國,也有人參與民防只為追求藍波夢,這些看在教官「狐狸」的眼裡十分平常。新聞來源 烏克蘭民防現場2 / 烏克蘭民眾備戰動機不一 教官:活著就贏一半(中央社) 延伸閱讀 報導戰爭是世代責任,烏克蘭記者:最棘手的任務在於完整揭發俄軍空前的戰爭罪行 西班牙援助烏克蘭6輛豹2坦克,但後勤分配混亂成烏軍最新難題 烏東巴赫姆特戰況激烈,普亭視察烏克蘭俄占區遭批「去享受爪牙們所犯的罪行」 俄軍炸毀斯拉夫揚斯克公寓、巴赫姆特陷激戰,烏軍:血腥程度前所未見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
也有人參與受訓因為「這超酷」、可以拿槍在森林裡狂奔,還有軍服可領,這些人絕對無法在烏克蘭正規軍隊不堪負荷時接手戰鬥。提到烏克蘭,許多人會聯想到民眾硬骨抗敵。沒太大興趣的人就只是磨耗時間,「我根本不願意為這些人付出任何精力」。去年訪台的議員盧狄克(Kira Rudik)即手持卡拉希尼柯夫突擊步槍(Kalashnikovs,AK-47步槍),宣告學扣扳機的時候已經來臨。歐列不願再深入探究細部急救步驟及原理,他邊盯著學員急救固定下肢骨折的「傷患」時邊說,只要活著,就贏一半了。
他只有一個信念,就是確保學員了解如何保命。「他們學到東西,訓練結束後我們師生一起抗敵。相較於侯市長,郭董則較有機會坐下來與柯市長談合作,作非綠整合。
可惜的是,藍營內部仍陷入「徵召最強候選人的迷思」,試問現在這樣的局勢下,郭、侯,誰強又怎樣?2024非藍自己的賽局,郭、侯不管誰出線,不都是贏了初選、輸了大選,一點意義都沒有。那麼當前在團結泛藍之時,就必須要慎重考慮候選人非綠的整合能力,才能在最後整合階段奏效。文:余宗龍(中興大學教授,英國倫敦大學策略管理博士) 國民黨2024總統人選至今尚未明確,外傳新北市長侯友宜呼聲高,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至今仍極力爭取出線。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
總體來說,郭、侯合作是唯一的勝選機會,可實質團結黨內擁郭、挺侯的勢力,讓選票極大化。民進黨內曾有2008年的「長昌配」(謝長廷、蘇貞昌)以及2020年的「蔡賴配」(蔡英文、賴清德),儘管當年初選時,彼此間皆因派系理念不同而曾針鋒相對。
為什麼國民黨不能初選對手搭檔正副? 若以團結勝選為考量,「郭、侯合作」是三角督情況下唯一能勝選的機會。除了過去彼此的信任基礎外,還有當初外借的幾位子弟兵可以試水溫,扮演非綠整合的先鋒。否則,不團結的非綠陣營,將只會再次讓綠營漁翁得利。郭董具國際觀、能為台灣開創外交新局、帶給庶民希望,將可協調黨外整合。
所以,未來若到了要談非綠整合的階段,以柯市長的聰明才智,要他與民調趨勢持續下滑的人坐下來求和,無異是緣木求魚。民進黨早早定於一尊,而國民黨則謠言滿天飛。換言之,如果現在郭、侯只推出一個人來,對戰綠營是毫無勝算可言。「郭、侯合作」的夢幻組合是捐棄前嫌且可以快速團結、凝聚支持者的解方。
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藍軍主事者現在應往徵召最適合的組合來思考,而不是找最強的,更不是越快越好,而是徵召的人選或團隊,要能在下一個階段,成功整合在野陣營。
很確定的是,國民黨對手很懂選舉,且有執政資源,未來還會出手重擊。因此,以郭董為首的「郭侯配」,或許是目前比較適切的勝選組合。
至於郭、侯合作由誰領銜呢?當然不是用黨內仇恨值來論誰出線,而是以滾動式內參民調的結果,作為「郭侯配」或「侯郭配」的主要判別準則。當前局勢對藍軍非常不利,非常時期,要用非常方法,跳脫傳統的政治邏輯,才有機會逆轉勝。Photo Credit: 郭台銘辦公室提供 民調是看長期的趨勢,目前的態勢是兩強處於伯仲之間,不過,近期郭、侯之爭態勢互有消長,郭董因不斷展現決心、欲帶領台灣再創經濟奇蹟,站在上升的趨勢中,接下來還有一連串的造勢活動,可能彎道超車。只是歷史上,在藍營內部初選對手最終搭檔成為正副總統候選人卻是絕無僅有,但並不代表在政壇就不可能發生。遑論支持度與柯文哲市長差距甚小,其實並沒有籌碼主導非綠陣營的整合。穩穩握有兩成選票的柯前市長,是這賽局的關鍵少數,會左右選戰結果。
反觀,侯市長則困在新北市進退維谷、陷四面楚歌的窘境,無法暢所欲言,民調在底部徘迴。但這看似不符合政治邏輯的組合卻成真,主因即在於綠營能理解,唯有推出「最強的組合」,才有機會勝選
相較於侯市長,郭董則較有機會坐下來與柯市長談合作,作非綠整合。很確定的是,國民黨對手很懂選舉,且有執政資源,未來還會出手重擊。
為什麼國民黨不能初選對手搭檔正副? 若以團結勝選為考量,「郭、侯合作」是三角督情況下唯一能勝選的機會。所以,未來若到了要談非綠整合的階段,以柯市長的聰明才智,要他與民調趨勢持續下滑的人坐下來求和,無異是緣木求魚。
藍軍主事者現在應往徵召最適合的組合來思考,而不是找最強的,更不是越快越好,而是徵召的人選或團隊,要能在下一個階段,成功整合在野陣營。否則,不團結的非綠陣營,將只會再次讓綠營漁翁得利。郭董具國際觀、能為台灣開創外交新局、帶給庶民希望,將可協調黨外整合。民進黨早早定於一尊,而國民黨則謠言滿天飛。
當前局勢對藍軍非常不利,非常時期,要用非常方法,跳脫傳統的政治邏輯,才有機會逆轉勝。總體來說,郭、侯合作是唯一的勝選機會,可實質團結黨內擁郭、挺侯的勢力,讓選票極大化。
遑論支持度與柯文哲市長差距甚小,其實並沒有籌碼主導非綠陣營的整合。侯市長有豐富行政歷練、經過考驗,還可凝聚黨內共識。
文:余宗龍(中興大學教授,英國倫敦大學策略管理博士) 國民黨2024總統人選至今尚未明確,外傳新北市長侯友宜呼聲高,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至今仍極力爭取出線。至於郭、侯合作由誰領銜呢?當然不是用黨內仇恨值來論誰出線,而是以滾動式內參民調的結果,作為「郭侯配」或「侯郭配」的主要判別準則。
穩穩握有兩成選票的柯前市長,是這賽局的關鍵少數,會左右選戰結果。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除了過去彼此的信任基礎外,還有當初外借的幾位子弟兵可以試水溫,扮演非綠整合的先鋒。換言之,如果現在郭、侯只推出一個人來,對戰綠營是毫無勝算可言。
反觀,侯市長則困在新北市進退維谷、陷四面楚歌的窘境,無法暢所欲言,民調在底部徘迴。延伸閱讀 郭台銘大動作挑戰侯友宜的「勢」,但我看不出有反轉跡象 為何民進黨初選撕裂後能合作,國民黨卻不行?差別在「利益分配」 【小笠原欣幸觀點】2024年台灣總統選舉展望:民進黨搶佔選戰先機,國民黨局勢陷入混沌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
Photo Credit: 郭台銘辦公室提供 民調是看長期的趨勢,目前的態勢是兩強處於伯仲之間,不過,近期郭、侯之爭態勢互有消長,郭董因不斷展現決心、欲帶領台灣再創經濟奇蹟,站在上升的趨勢中,接下來還有一連串的造勢活動,可能彎道超車。可惜的是,藍營內部仍陷入「徵召最強候選人的迷思」,試問現在這樣的局勢下,郭、侯,誰強又怎樣?2024非藍自己的賽局,郭、侯不管誰出線,不都是贏了初選、輸了大選,一點意義都沒有。
「郭、侯合作」的夢幻組合是捐棄前嫌且可以快速團結、凝聚支持者的解方。但這看似不符合政治邏輯的組合卻成真,主因即在於綠營能理解,唯有推出「最強的組合」,才有機會勝選。